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
夯名詞:新零售, 區塊鏈, 人工智慧有感

最近聽得多CI BI AI,這類高來高去的名詞,身為一位相對務實的開發人員,對於這些總是環繞在怎麼做到~做到了又如何應用的死循環中。

先有需求再建構/配合模型,自所擁有的管道(軟體服務)蒐集(CI)有用的RAW DATA,送入模型後得到BI(商業智慧),進送入機器學習建構資源庫未來依此來判別(AI),感覺上好像是在消滅自己工作一樣,一但有了AI那麼系統開發作業不就會被代勞嗎(=.= 真是想太多了,不過工程師有個好處,沒有理論支援下產出的工人智慧,對某些人來看也會被美化成人工智慧)。

AI在課堂中最早是從類神經網路的建構,透過訓練方式來歸納出許多的 pattern,這些在依照所配得權重以計算出最合適的結果,恩恩...這樣看來如何取代工作呢? 不過市場上所有產品都是需要包裝的,當軟體要搭上這股熱潮再不打算大改的情況下,只好再透過重新包裝來應付,但這些也是得燒掉多的腦細胞。

新零售也是如此,貌似"無人商店"也得沾上一點邊,亞馬遜所提的概念店面東改西湊(東施效顰的概念),別人有的都加進來沒有的就是優勢? 不過所看的到的都是表象,技術這類的潘朵拉之盒卻得不到;在區塊鏈上因bitcoin而廣受討論,兩個相加起來就是如何去中間話在新零售上,生產->配銷->消費者的概念把中間的"經銷商"由軟體系統取代掉,讓消費者能快速取得新鮮品優的產品(當然能做到價廉就更不可思議了),可現實真是能如此嗎? 大家都覺得經銷商賺得飽飽的(Ex. 專門剝削生產端宰殺消費者的菜蟲?),但是許多事情都有他不為人知的專業在,各個環節所需承擔的風險成本往往是被忽視的,用軟體系統+AI來處理掉中間人學術討論上總是誘人的,回歸現實就傷腦筋囉...

拜讀21世紀資本論(超厚)比起看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來的有感,資本市場講求的看中的或許底蘊有那麼1%重要的,其他99%就不是腦袋硬梆梆只會硬幹的人能去求的,當創造話題的大老們衝在前頭,後頭收尾的工程師們...除了爆些新鮮個肝賺取微薄的OO之外,就只能幻想"有夢最美希望相隨"不是口號的一天,呵呵。

~~有段順口溜流傳許久,繼續做自我看著笑笑即可 ~~
東混西混,一帆風順;  苦幹實幹,撤職查辦;
盡職負責,卻遭指責;  任勞任怨,永難如願;
推拖栽贓,滿排勳章;  屢建奇功,打入冷宮;
不拍不吹,狗屎一堆;  全力以赴,升遷耽誤;
苦苦哀求,互踢皮球;  看緊國庫,馬上解僱;
會捧會現,傑出貢獻;  會鑽會溜,考績特優。

沒有留言: